close


禪與EQ情緒的自我管理(四)


文/游祥洲


談到喝茶,諸位如果有心要體會如何喝茶,至少有五件事情不要忘記。第一、喝茶時一定要坐來喝,不要站著喝,我們的腸子從上面到下面,如果站著喝,喝下去後太「直接」了,需要有點迂迴緩衝,所以要坐下來喝。第二、喝茶時要小口不能大口,但大小口以什麼為標準?一次要喝多少呢?要以自己能夠滋潤為原則,不管是喝咖啡或白開水都一樣,要有滋潤的感覺。第三、喝茶的時候什麼事都不要想,就專注在喝茶上面,不要想過去、不要想未來。麻煩是我們的心太容易被過去被未來拉走,而常常錯過當下,錯過眼前。所以喝茶的時候,把心放在當下,放在喝茶這件事情上面。第四、在喝茶的過程中,從頭到尾不要動「要站起來」的念頭。大家可以自己體會一下,自己有幾次坐下來喝茶,可以坐到不動一個站起來的念頭?這就看你的功力了。給自己一個充裕的時間,喝茶只是一個過程。如果你說喝茶是浪費時間,那麼在禪堂坐香浪不浪費時間?重點不是那段時間你在做什麼?重點是通過那段時間,不管你是在禪堂打坐或喝茶或行禪,在這個過程裡面,你自己的覺知在增長!你是透過喝茶、透過禪坐、透過行香、透過行禪,透過各種的方式來滋養你的覺知!重點是覺知的增長!百丈禪師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就是過一種農禪的生活。這種農禪生活,表面上是在那兒種田,其實他種田的每一個動作本身,都是在增長他的覺知。


近年來泰國禪師提倡的「動中禪」,把手伸出去又縮回來,伸出去又縮回來,也許你會問那又有什麼意思呢?其實動作的本身,並沒有什麼意義,重要的是,透過動作──手伸出去的時候要有覺知,縮回來的時候也要有覺知,在每一個動作當中,增強你的覺知。一行禪師有個很好的比喻說:「沒修行的人就好像是初發心的菩薩,或是Part-time Buddha。」因為現在一般人用功程度不夠,偶而覺,但大部份的時間不覺,所以是Part-time Buddha。而佛是Full-time Buddha,佛一天二十四個小時都是在覺知當中,所以佛與凡夫的差別就在覺與不覺而已。一念覺是佛,一念不覺就是凡夫,凡夫是偶而覺,大部份的時候不覺。所以修行的過程就是從Part-time Buddha中的Part-time,不斷增加覺知。把一天當中偶而一、二分鐘的覺,慢慢增加到一、二個小時的覺,最後增加到一天廿四小時都在覺中,這時你跟佛就沒有兩樣了。「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到最後你不是Part time而是Full-time Buddha了。


由此可以佛法的本質是覺知,諸位能夠瞭解這一點就知道喝茶是修行、吃飯也是修行,佛門一天有五堂功課,其中有兩堂是在齋堂裡。也許有人會問:「吃飯就好,為什麼還要過堂?」過堂時不管是吃飯或夾菜、拿碗、拿筷子或喝湯、嚼飯的時候,每一個動作都要有覺知。


「覺知」這兩個字,從字面看好像有點嚴肅,若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做什麼事都要「有感覺」,吃飯有感覺、喝湯有感覺。做每一件事都很有感覺、都在了了分明之中,我們還要向外去求什麼呢?所以EQ最高的境界就是覺。 西方人對佛法了解還不夠深,因此他們還不太能瞭解從佛法擴大EQ的內涵。


Dr. Daniel Goldman在哈佛大學讀書時就開始學佛,他認為佛教將來對EQ的理論會做出很大的貢獻。現在諸位在美國,現在的美國就相當於我國的唐朝,唐朝時「萬邦來朝」!唐朝是多元文化相互交會最成熟、最開放的一個時代,而這幾年美國開始重視移民文化,強調多元文化,事實上,美國整個文化的思維已經提供了這樣的一個環境。這個時候佛教到美國,對未來美國文化的發展將影響很大,美國文化的形成如果少了佛教這一部份,將是美國文化的一大損失!目前在美國大學擔任專任佛學教授的約有三百多人。遺憾的是他們講佛學但不信佛教,講佛學但對佛教沒有體驗,如同隔靴搔癢!未來如何使他們在講佛學之外對佛教有體驗,是定居在美國學佛人要承擔的重任!否則將來聽那些美國教授們講佛學講了一大堆怪論,我們又能怎麼樣?我對佛教在美國的發展非常樂觀!我記得沈家楨居士說過:「美國的文化非常適合大乘佛教的發展。」我想就客觀的情勢來講,沈居士這個判斷是非常正確的,但是一切都是因緣,而因緣是要去創造,要靠大家一起創造的。


為什麼講EQ、講情緒管理還要強調覺知呢?沒有覺知就談不上管理,有覺知才會情緒的自我管理。譬如我現在不高興,這個不高興的情緒一起來,我怎麼去做自我管理的工作?野蠻人跟文明人的差別就在野蠻人沒教養、沒文化涵養。有覺知時講EQ,我們就能把覺知用在情緒管理上面。談到覺知自己情緒的活動,台灣有一首名歌叫「天黑黑,?落雨」,天黑了就會下雨。天黑表示烏雲密佈,已經在醞釀下雨的條件。情緒也一樣,人的脾氣絕對不是爆發的,而是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才會爆發出來。所以你覺得今天不太對勁時,就要覺知到你的情緒不太對勁,就要做一些安撫你情緒的動作。如果你很緊張時,你也要覺知你現在很緊張。以前有部電影名叫「諾曼地登陸」很有意思,二次世界大戰時,軍隊要從法國的諾曼地登陸去突破德國的封鎖線,那次的戰役對二次大戰而言,是個大扭轉,當軍艦向海岸靠近時,艦長晚上起來巡邏,看到一個站崗的小兵拿著槍在發抖,艦長就問小兵說:「你很害怕是不是?」小兵說他第一次打戰,怕死了!艦長跟小兵說:「我跟你一樣害怕!」小兵說:「您怎麼會怕呢?我看不出您會害。」艦長就說:「你看不出我害,所以我當艦長!」一個懂得去管理自己的害怕,一個不會,因為那小兵還沒學習那種技巧。


講情緒的自我管理,不是我們沒有情緒,而是知道怎麼去面對情緒,去管理它們,充分覺知情緒的活動。對覺知在情緒管理上的重要,我引述南傳佛教大師Ven. Maha Ghosonada的一本英文書叫《Step by Step》裡一段很重要的話跟大家分享:


Think before you speak
The thought manifests as the word.
The word manifests as the deed.
The deed develops into the habit.
The habit hardens into the character.
The character gives birth to the destiny.
So, watch your thoughts with care.
And let them spring from love.
Born out of respect for all beings.


雖然是很短的句子,但寫得非常好,其中一章是「說話之前先想一想」,這句話跟禪宗講的「照顧話頭」是一樣的。什麼叫話頭?一句話說出口的時候,你看到的是話尾巴而非話頭,話頭是話還沒說出來之前的那個念頭,修行做功夫等到話說出口,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功夫在那裡?功夫在話還沒有說出口之前。話頭就是念頭,在念頭還沒有起來、在起心動念處,就在那個地方,你已經了了分明。所以禪宗講的「照顧話頭」和《雜阿含經》所說的「觸」,其實是可以連起來的。《雜阿含經》十二緣起法中的「觸」,是流轉門和還滅門之間最重要的關鍵點,我們的根、塵、識在根塵互動接觸的當下能了了分明嗎?了了分明的心「明相應觸」,當下就不墮入流轉、當下就是還滅!如果在根塵相對、在起心動念那個地方是無明的,那就是「無明相應觸」,「無明相應觸」後接著是受、愛、取、有,一路沉淪、一路流轉,生、老死就是從這裡來的。所以我們做功夫就是要在這個地方做功夫,用禪宗的話來講就是「照顧話頭」!根本功夫就在「照顧話頭」,如果用雜阿含經的話來表達,就是「明相應觸」啊!如果我們能夠讓我們的這個心,隨時、隨地、隨念都處在了了分明之中,那麼每一個根塵相對,就是一個了了分明、就是一個正念現前。


三十七道品總歸在一起,最關鍵的核心就是「正念」,凡夫用功不到這個地方,觸的當下就是無明的觸,所以境界看不清楚。因為境界看不清楚,在境界當中、觸的當下就有「受」,這個「受」,順境時就是「樂受」,逆境時就是「苦受」,中性就是「捨受」。假如是覺得苦樂就完蛋了,因為苦樂的感覺生起時,就已經落入輪迴了,要不落輪迴、要當下解脫、要當下還滅,最主要的關鍵,就是隨時、隨地、隨著每一個念頭的生起,都是在明的狀態,這念心總是了了分明,總是在一個覺知的狀態中。當然覺知包括我們的情緒,但是凡夫修行不到那個地方,所以一觸就有受,受一起來就在苦樂中打轉,苦時心起抗拒,快樂時心起執著,所以有觸就有受,有受就有愛,愛在這個地方是包含著恨、包含著不歡喜。快樂的我要、不快樂的我不要,在愛憎當中增強執著,所以接下來就是「取」,「取」就是執著、進一步就是南傳那位師父所講的「The habit hardens into the character. 」。習性養成了,變成了性格。修行時我們要知道自己的個性是怎麼來的?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個性所綁了?因為有「取」就有「執著」,有執著就造業,然後隨業又去投胎輪迴。


什麼叫Think before you speak?說話前要先把話頭照顧好。這句話如果要翻成中文,我們可以大膽地把它翻成「照顧話頭」。


念頭呈現出來的,就是我們所說的話;
我們所說的話進一步呈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行為;
我們的行為不斷地重復之後,慢慢地就變成我們的習氣;
我們的習氣不斷地強化之後,就變成我們的性格;
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未來的命運, 所以好好地照顧你的念頭吧!


Watch your thoughts with care.,現代人最大的問題是No care at all!根本不管。所以當你起心動念這麼清楚的時候,回頭看看芸芸眾生,你的愛心、你的慈悲心自然就流露出來。所以這幾句話雖然很短,但是在我們修行上很有深義,當我們講EQ講人的情緒自我管理或智慧的時候,我們要重視覺知這一部份,也就是從覺知自己的情緒這個地方做起。


本文引用於:http://blog.udn.com/kinshing/23130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hen33333林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